2017年11月30日 星期四

【原諒:人會因原諒而達到「圓」「亮」】

【原諒:人會因原諒而達到「圓」「亮」】

我想「原諒」本身有兩種層次;一種是嘴巴說「我原諒你~」,但心態上並非全然如此。
這樣的原諒會有不管起心動力念是甚麼,有某種的高姿態,有上對下的感覺。
很像解樂老師所說:會說「我不跟你計較」的人,其實早就計較完畢才這麼說。
因此,真正的原諒,應該是屬心境上在心靈層次方面。


我接受發生在我身上的事件,並對在這事件上對我造成傷害的人,已不再有怨念恨意等負向情緒。
而有智慧的人,還能從事件中萃取出養份,讓本來的傷害轉化成生命中寶貴的經驗。
如此的心境,會變成一種氣度。
人有度量氣勢會跑出來,有氣勢的人看起來是光鮮亮麗的,會很像氣灌飽飽的皮球。
而當人選擇不原諒,再遇到與事件相關的情境,負向情緒會跑出來,人一當機就很像洩氣的皮球,日積月累可能完全「消風」。
因此,生命永遠是在二選一,選擇原諒一切的心境,不是為別人而是為自己,由內而外「圓亮」自然形成。
蔣文慈2017/11/30

2017年11月29日 星期三

【慾:是生命中學習課程的原動力】

【慾:是生命中學習課程的原動力】

很多宗教都覺得有慾望是不好的,因此會用各式的制度和方法來壓抑慾望。
夏娃因為慾望偷嚐禁果才被逐出伊甸園,僧侶修士必須禁慾才能保有理性,各家論述眾說紛紜。
有個故事是印度的一位國王,他召集了三位全國最聰明的智者來探求生命最極致的源頭。
第一位智者編成一系列的著作,國王認為太複雜。
第二位則編成一本書,國王覺得不錯了,但還不夠精簡。
第三位則只提出兩個字「生存」,國王很高興,封他為全印度最聰明的人。
解樂老師所提出的法則:「人性本生存」,跟這故事不謀而合。


人為了生存,而有了慾望,因為這樣才有動力來追求更好的生活與創造生命的價值。
的生存不只是動物性的本能,而是能學習與成長。
因此,禁慾或壓抑慾望是違背生存法則的。
我之前上過一個心靈課程,其中一個練習是:不要想一隻大象。
但當這個指令出來時,我滿腦子都是各式各樣的大象;有動物園寫實版,也有卡通漫畫Q版。
所以,要自己的腦袋不去想甚麼,或要求自己要放空,其實是不可能的。
善用自己的慾望,讓它成為前進達成目標的原動力,應該更符合人性與生存的法則。
蔣文慈2017/11/29

2017年11月28日 星期二

【當誤解產生時,不要急多做解釋,只要多見幾次面,自然就開了】

【當誤解產生時,不要急多做解釋,只要多見幾次面,自然就開了】

通常我們都會認為有誤會,溝通清楚就好。因此,常會在吵架的當下說:我們今天把話講清楚~或我們來溝通溝通~但事實上,當下還在氣頭上,就如解樂老師所說:有情緒就是當機! 當機的狀態下,是不可能把話講清楚說明白的。
甚至還越描越黑,越講越糟糕。因此,若雙方是朋友是工作夥伴,因為還會再見面,就先別在氣頭上解釋。

各自回家冷靜思考反省後,會有不一樣的想法。
老師曾舉過一個例子:一位有名的作家在簽書會上,他的一位女書迷對書中內容提出不同的看法。
這位作家寫了封要譴責這位書迷不懂的信,託管家寄出
結果他越想越覺得書迷批評得有道理,很後悔寄了那封信,便問管家,還好管家忘記寄出,最後書迷成為作家夫人。
越急著處理事,有時是更壞事。
尤其是有的人嘴巴很硬,找不到台階下時會惱羞成怒。
不管是溝通的哪一方,願試著先冷處理,再見面三分情,自然而然情份就回來了。
蔣文慈2017/11/28

2017年11月27日 星期一

【受者心:是否成為一句玩笑話,決定權在聽的人,而不是在說的人】

【受者心:是否成為一句玩笑話,決定權在聽的人,而不是在說的人】

解樂老師拜師弟子中,有的人不是真的想改變,或是不接受老師校頻的內容(實際上我們的拜師文上都自己寫上-與師矛盾願棄自思),他們會選擇離開。
老師曾提到師生關係的存在,決定權是在學生而不是老師。當學生不聽從或認同老師的時候,師生關係已不復存在,甚至叫老師只是當成種頭銜。

同樣地,常在溝通的時候,我們覺得自己講的很清楚明白但對方完全聽錯或聽不懂,我們會覺得對方沒有傾聽力或認知上有問題,而不會覺得是自己表達不夠清楚。
所以,老師要教的是,決定權在聽者。
即便是玩笑話,說的人覺得自己很幽默,但旁邊的人都覺得很白目,這樣的自我感覺良好對自己的人際關係是沒有任何好處的。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買不買單還是在聽者的決定。
蔣文慈2017/11/27

2017年11月26日 星期日

【膜:人因有「膜」而產生「魔」,進而「磨」】

【膜:人因有「膜」而產生「魔」,進而「磨」】

從字面上,好像解樂老師在玩同音字遊戲,而以老師的智慧,當然是有感而發。
我想到小時候看過一篇懷疑鄰居偷斧頭的寓言故事:某人和鄰居相處本來還算融洽,相安無事。有一天他的斧頭不見了,他覺得最有可能是他的鄰居偷的。



此,開始暗地觀察鄰居的行為,覺得他鬼鬼祟祟的,就認定一定是他偷的,只是還沒找到證據。
過幾天,他在自家材堆下發現遺失的斧頭,他再看他的鄰居就完全不覺得他的行為有任何異常。
人跟人之間像保鮮膜的隔閡,常是自己的心魔幻想出來的。
很多情殺的社會事件,常是男方懷疑另一半讓自己戴綠帽子,而造成折磨自己與別人的悲劇。
其中很多都不是真實狀況,而是「杯弓蛇影」疑神疑鬼,把不真實的事當真而自己嚇自己。
人在當機時很容易失去理智而走火入魔
「解鈴還須繫鈴人」,這個無形的膜是自己造成的,不要讓自己的魔性跑出來,唯有用神性來操作才能解套。這也是修行的意義所在。
蔣文慈2017/11/26

2017年11月25日 星期六

【不完美造成了生命遊戲:想要快樂,就是要懂得欣賞不完美】

【不完美造成了生命遊戲:想要快樂,就是要懂得欣賞不完美】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設定的完美理想狀態;有的人覺得要五子登科,車子、妻子、孩子、房子、金子都擁有就會幸福。
為還缺好幾「子」,才會有追尋生命遊戲的動力產生。
但很多人會設定,我要到達~狀況,我才會快樂,所以在追尋完美狀態的過程中是不快樂的。
解樂老師舉過一個例子:一對情侶相約到墾丁玩,他們覺得去那裏兩個人會玩得很快樂。
結果一路從台北開始吵個不停,到台南兩人便決定要分道揚鑣了。
人常很容易忘了初衷,兩人是因為相處快樂才會在一起。


所以在墾丁會快樂,沿路的過程應該也會快樂的;而不是到要到墾丁才會快樂。
就像有的宗教覺得人生是苦海,所以活著是為死的那一刻作準備,甚至要到死後在天堂或西方極樂世界才會快樂。
老師教我們的是:隨時都具備讓自己快樂的能力,此時此刻這輩子就能操作讓自己快樂,而不用等到下輩子。
並且快樂與否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裡,而不是交付給未知的死後。
天堂也不會是完美的,遊戲也要有挑戰才會好玩,能接受並欣賞不完美,會讓自己能更輕鬆地面對人生
蔣文慈2017/11/25

2017年11月24日 星期五

【探索頻道:偷窺的極致。偷窺是不道德的,但偷窺到了極致,會得到掌聲】

【探索頻道:偷窺的極致。偷窺是不道德的,但偷窺到了極致,會得到掌聲】

同樣是看電視或電影,解樂老師看事情的觀點,總是能站在較高較廣的角度,看到沒看到的點並從中萃取出智慧養份。
以前有學生問老師:老師您這樣不會很累嗎?我們看電視電影是在消遣娛樂放空,老師隨時在悟道頭腦都沒休息~我現在比較能體會「悟」的概念與好處。悟道其實是抱著一顆學習的心,所以隨時隨地對萬事萬物都可學習。


悟是了解周遭一切與我們的關係,弄懂學會一件事,這件事就不會再困擾自己,心境也就會提升一些些,日積月累人會越來越有智慧,也越來越有處理力與活力。
有時候工作一整天回家很累,睡一覺起來還是沒恢復。通常這不是工作勞力的累,而是無收穫勞心的累;不管是在實質的金錢或無形的成就感上。
Discovery頻道是大家都熟悉的,攝影師比狗仔還狗仔地跟拍這些動物。
所謂「偷窺」就是觀人隱私但未經對方允許,就像偷看女生洗澡會被抓來先痛打一頓。
因此,重點已不是可不可偷窺,而是透過偷窺可得到甚麼?是掌聲還是毒打?但我們常會賦予字面負向的涵義與設定;例如跟拍、借錢、抗議、革命….不勝枚舉。
實際上,凡事都取決於做這件事的起心動念與有沒有操作出想達到的結果。
蔣文慈2017/11/24

2017年11月23日 星期四

【欣賞不完美的美:這個世界是由不完美構成的,不需要把他變成完美,要懂得欣賞不完美的美】

【欣賞不完美的美:這個世界是由不完美構成的,不需要把他變成完美,要懂得欣賞不完美的美】

解樂老師遇到對別人「要求完美,近乎苛求」的學生,總是會問:你自己完美嗎?若不完美,你怎麼能要求別人完美? 我也遇到很多人說自己很龜毛很要求,聽到時我總會打量一下,看他對自己的外觀有沒有如此? 而通常都會有衣服皺皺的或皮鞋爛爛的現象。
因此,大部分的人都是拿著放大鏡檢測別人的不完美,而沒有以同樣的法則用在自己身上。當然我指的並不是自我要求完美,因為完美是不可能的事,而是追求更美好狀態的自我提升。
我在巴黎學服裝設計時,我的校長給我很多啟示,其中在我自創品牌時,便提出「Dress up Dress down」的品牌概念。
有些人穿衣服喜歡配整套,從頭到腳一路配到底,這時候其實應該拿掉一些東西,不要打扮那麼滿。



相反地,有些人想做運動或休閒的打扮,結果常像穿著睡衣就跑出門,這時候就要加些東西回來。
凡事都不要太滿或太美,在收放之間,反而會有吸引人的美感出來。
這很像中國的意境講求留白,有些東西要鬆掉與放掉,便會形成一種動態不對稱的平衡。
不完美不是就不美,而是另一種美的呈現方式。
能接受各種美的形式與狀態,會讓自己更寬頻而不會那麼的吹毛求疵~
蔣文慈2017/11/23

2017年11月22日 星期三

【老師,其實就是就是老是在學習的人:老師,其實就是站在講台上的學生】

【老師,其實就是就是老是在學習的人:老師,其實就是站在講台上的學生】

從小在整個求學階段,多少都碰過各式各樣的老師。
以前國文課也碰過鄉音很重的老師,我因聽不懂幾乎睡了整個學期;也碰過照著課本唸或上課都在自習或考前先公佈考題的老師。
在自己當老師後,當然不希望成為這樣所謂「誤人子弟」的老師。上課前一定要準備,還要交代很多作業,即便每學期教一樣的科目,還是要再更新加減一下教材的內容。
年操作下來,最有收穫的人當然是自己。
很多老師覺得自己已經很不錯,至少教學生已夠了,就停止學習與改良。
解樂老師說過:7-11為什麼那麼厲害,因為它不斷在進貨補貨上架,並能隨時掌握消費者喜歡甚麼與需求甚麼。


所以,法則一致性對老師也一樣。
學生對老師而言,繳錢等同是消費者,老師當然要繼續進貨,了解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需求,能真的因材施教,而不是永遠端出相同的商品。
俗話說:學無止境,不進則退。
老師在講台上以身作則,即便從學生的身上都可學到很多,這才是對學生有最好的示現並發揮帶頭的作用。
蔣文慈2017/11/22

2017年11月21日 星期二

生活智慧講座:如何審時度事進行上中下溝通-遐

如何審時度事進行上中下溝通
如有誠意智解決
何苦表達不被採
審有評估已先衛
時機是在對方安
度幾位階是何在
勢非絕對可借聚
進到他利他心開
行至己要倆歡喜
上得尊重是開頭
中有競爭給面子
下藏不耐要關懷
溝可位移勿捍衛
通達雙心皆滿願
生活智慧講座是由學生提題目
這次獲獎的題目是這個超級長的題目
審時度事是一句我從未用過的成語
放在上中下溝通的上面
到底是在說怎樣的溝通呢?
溝通~是人生最常用的事情
溝通得不好人際關係怎麼會好
但倒底要怎麼溝通呢?
溝通是要拿出誠意跟智慧
沒有誠意的溝通會讓人感覺虛假
沒有智慧的溝通等於不是溝通
對上的溝通是提出問題找到結果方式
讓上位者賦予權利去執行
對中的溝通因為是平輩存在競爭
所以是一種互助合作的關係
對下的溝通要教育需要獎勵跟懲罰
溝通的時候因為有自己的立場
所以嘗試要別人聽從你的方式
需要的是不捍衛自己的對
立場是可以位移的
站在對方的立場換位思考
但不要否定自己的位階
不是要你卑微而是有學習心
聽完這堂課後
我有很多的想法
在人際關係我常常忘了站在對方的立場想
總是在捍衛自己的對
要對方聽我的方式去做
怕自己一示弱就卑微了
所以以前常常用兇悍來捍衛
因為捍衛所以情緒變化很大
其實根本沒有這麼嚴重
學習用對方的角度去看事件
就會更了解別人的想法
溝通才能達到圓滿
生活、修行都是為了想讓自己過得更開心
人際關係裡最重要的就是溝通
能再讓自己把這門課修得更好
生活就能更沒有困擾

【當急驚風遇上慢郎中:當事情發生時,緊張的人會先去處理】

【當急驚風遇上慢郎中:當事情發生時,緊張的人會先去處理】

我的個性和先生比起來較急,因此若發生事情時,我一定是先跳進來處理的人,這已變成我倆之間的相處模式。
剛開始我會有「怎麼又是我」或「每次都是我」的OS,做起事來難免有些心不甘情不願,怨氣累積久了可能會爆發,就會互相言語拉扯而忘記問題點。
如此反反覆覆就像一般的夫妻,久了不指望對方就照自己的意思去做,因而溝通會越來越少
認識解樂老師後,我了解夫妻就因為個性種種都是互補的,才會互相吸引,而婚前喜歡的優點常會變成婚後討厭的缺點。


因此,急驚風和慢郎中不是快好或是慢好;個性過急過緊張也無法把事情處理好。
我因理解老師所說:夫妻是一個team,team裡面的事一定要有人做,若兩人為了共同的目標,誰來做較好或較有效率就不會計較,否則乾脆就分開。
並且我只是從我的角度拿放大鏡來檢測對方跟我不同的點,而是應該去學習對方的優點。
因為拿掉這種比較計較的心態,我接受所有到我面前的事件,這些都是我學習的機會。
現在兩人相處會較沒壓力,並且先溝通探討誰來做,默契也會變好,不會等著看誰先動。
而不管結果如何都是兩人的事,有問題再一起解決就好。老公是自己選的,工作或事業夥伴也是,既然是自己選的就沒甚麼好抱怨。
除非再選擇離開,否則team都是生命共同體,應共同處理有效分配才是。
蔣文慈2017/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