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0日 星期日

【恨鐵不成鋼:恨鐵不成鋼,不是要怪那個鐵,是要怪自己火不夠大,加進去的東西還不夠對】

【恨鐵不成鋼:恨鐵不成鋼,不是要怪那個鐵,是要怪自己火不夠大,加進去的東西還不夠對】

古代打鐵要把鐵放在高溫炭火中不停的敲打,目的就是要把碳打進鐵中,所以打鐵要趁熱。
而鋼成品的特性,例如硬度、延展性及強度決定於含碳量多寡,鋼凝固或降溫時的冷卻速度變化,還有打造的技術。


而即便是鋼也分很多種,且各有其用途。
很多父母或教育者會恨鐵不成鋼,覺得小孩不打不成器。
實際上,鐵要變成鋼需加入對的元素與步驟,而不是有加或有做就會有變化。
解樂老師說過:陶土不能變瓷壺
教育者不見得都能因材施教,並了解每個受教者的本質。
通才教育的結果,明明不是鐵硬要把它變成鋼;或是自己方法不對還怪鐵怎麼不變鋼。
老師提醒我們,做事情當結果不如預期時,不是怪罪別人不成材或是不配合,而是要檢討自己有無放對元素與方法。
因為主導者是鐵匠,想鍛鍊出甚麼樣的成果,問題是在鐵匠而不是鐵本身。
蔣漫霖2018/05/2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