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3日 星期日

【可憐之人:凡可憐之人,必有其失敗之人格特質】

【可憐之人:凡可憐之人,必有其失敗之人格特質】

有一次和解樂老師一起經過信義區百貨林立的高架橋上,因週日來往人潮非常多,看到一位女遊民蹲坐在旁邊,前面放一個容器等路過的人賞她一些錢。
她碗裡沒甚麼錢,也沒看到有人丟錢給她。
老師機會教育,要我們感受她的頻率,為何沒人想幫她。
這絕不是因她穿的破破髒髒的,她也沒講話,也不像精神異常,但就是不討喜,不會令人覺得不捨或不忍而想伸出援手。


之前曾在同樣的天橋上,一位十幾歲的小朋友為某活動聲援募款,他很大聲地背出活動的內容,一直重複不停。我很佩服也很心疼他小小年紀這麼認真,還擔心他喉嚨會不會沙啞。
路過的民眾很踴躍捐錢給他,我想大家不是衝著活動本身,而是被他的精神所吸引。
所謂的頻率,是無形意念的波動。即便是乞丐,有的人你會比較想幫他,即便你很清楚給他一些零錢並不能真正幫助他。
而不討喜的乞丐,不管他內心的OS是甚麼;或許是覺得全世界的人都辜負他、給他錢是理所當然的或者是滿腦子都是罵人的話….等。
從他腦中的意念共振出來的頻率是讓人不舒服的,讓人不想靠近還想離他遠一點。而這些意念造就他的人格特質與他失敗不被接受的原因。
而人的意念思路,本就影響行為而成為人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
蔣文慈2017/12/0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