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9日 星期一

【道德:道德的使用,是把沉溺於快樂的人,拉回來不快樂的處境】

【道德:道德的使用,是把沉溺於快樂的人,拉回來不快樂的處境】

在我們的年代,從小學校就會教「公民與道德」;學生會分好學生與壞學生,甚至還分「放牛班」。
而這些學生被邊緣化的結果,常變成所謂的太保或太妹,長大後成為黑暗社會的一群。
是非對錯的標準與道德觀,是執政當局者運作下的社會產物,並非放諸天下都符合的真理法則。
就像一夫多妻在台灣叫重婚罪,而在某些國家則是能力的象徵。
因此,以兩性關係為例;有小三的先生是不道德的。
當三角關係曝光後,先生自然會被拉回元配的身邊。


沒有人會管先生是因不快樂,才會外求尋找較快樂的相處關係。
女性就會站出來聲援:有人有在意元配快不快樂嗎?而事實上,兩人相處的不快樂的確是彼此互動出來的,外人很難了解實際的情形。
生或許無力或不想解決婚姻的問題,而選擇用自以為不會被發現的方式。
「離苦得樂」本就是人性,當獲得快樂的方式會為自己帶來後遺症時,就是不智之舉。
我想解樂老師的說法,當然不是要我們為了快樂,就接受或採取不道德的行為
而是讓我們不會以衛道者的姿態,對周遭的人事物做道德的批判。
因為,當自己的不允許成立,不僅讓自己更窄頻,還會對周遭的人事物多多指教,憤世嫉俗的批判結果,只是讓自己更不快樂而已。
蔣漫霖2018/01/2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