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31日 星期六

感謝神明、感謝老師










【發洩情緒,沒有在解決問題,反而是在製造問題】

【發洩情緒,沒有在解決問題,反而是在製造問題】

昨天每日一句提到,處理事情時,沒有負向情緒才有可能把事情處理好。
即便是發脾氣,也是因當下的情境,適合用發脾氣的方式來達到目的,這時情緒很清楚的是工具,也是武器。
但所謂「一樣米養百樣人」,我常在解樂老師旁邊看心靈諮商,真的是各式各樣腦程式都有,也因而造就各個樣貌的人生。


我曾經看過想盡辦法讓自己不好過,甚至想自殘的人。
他不管是生悶氣或歇斯底里地發脾氣,週遭的人雖多少受到影響,但只是討厭他而已。
我私下問老師說,這個人為什麼要這麼自虐? 因為痛苦的是自己又不是別人。
老師回答:他以為自己不快樂,那麼旁邊的人也就跟他一樣不會快樂,說穿了,就是大家要以他為重心。
也有人會認為我好就好,別人怎麼可以比我好
而各種偏差的腦思維,造成人腦不符合設定就當機的狀態,如此當然不可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製造更多的問題。而老師也說:沒有事情的事,只有人的事。
事情無法解決,都是因為人的因素。
或許有人會說,人太複雜了,我只想把事情做好。
而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也唯有了解人性,才有可能真的把事情處理好。
蔣漫霖2018/03/31

[帥到分手]

心鳳宮覺得幸福──在心鳳宮
3月31日台北市
[帥到分手]
一直以為 靈 喜歡的衣服是正式的、貴氣的、優雅的、但我很偏愛風格強烈,個性有型的服飾,常被靈嫌棄沒氣質和(ㄕㄨㄞˊㄕㄨㄞˊ)🤧
今天 靈 選了ㄧ件休閒有型的上衣,
疑?!這和我平常的偏好很像啊!
為何還要嫌棄我??🤔
#解靈老師說:因為妳都設定 妳的靈只喜歡貴氣正式,其實 靈 的接受度是很高的,只是我的搭配自以爲帥氣有型,不知看起來整個就是~沒女人味😂
我的靈 不只是和我一起遊歷生活和工作,
也ㄧ直在教我品味和不斷提升自我能力,
我覺得好開心又好笑自己的執著。
這時突然冒出一句(帥到分手)
我笑了😬。我的 靈 真口愛❤️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和大家站著

2018年3月30日 星期五

【發脾氣:發脾氣,是用來解決問題的,不是用來發洩情緒的!】

【發脾氣:發脾氣,是用來解決問題的,不是用來發洩情緒的!】

一般人發脾氣都是想發洩情緒,因為怒氣已滿到喉嚨,不吐不快。
但常常在發洩過後,做出一些後悔的事,結果不但沒解決問題,反而製造更多的問題。
解樂老師說:情緒是工具,是武器,是拿來運用而不是發洩。
因為當需要透過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發洩的方式,其實人已是當機的狀態,而這樣的狀態是不可能處理好事情的。
能把情緒當工具與武器的人,必須是不當機能看懂局勢,知道要用甚麼樣的方式來獲取量。
最近公司一個案子用到組合家具,送到現場因工人說空間太小無法組裝,就全數退回。
但因其中有3000元的運費對方要我們吸收,因為東西有運到現場是事實。


但對我們而言,並沒辦法用,更何況型錄上的尺寸是吻合的,並沒註明需要多大的組合空間。
設計師問了說沒辦法退,因為對方是有組織規章的大公司。
我抱著「敢吵的人有糖吃的心態」,姑且一試,最後我強調只接受一邊出一半。
接洽的人沒辦法去問主管,真的就拿一半回來。
以前的我都是用「息事寧人」或「破財消災」的心態處理事情,所以一直扮演吃虧與逆來順受的角色。
現在學會據理力爭,能用沒情緒的發脾氣來處理事情,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心情是愉快的。
有情緒與沒情緒,其差別就在結果。
蔣漫霖2018/03/30

2018年3月29日 星期四

[安全感]-聽

現代社會隨著環境、生活逐漸完善,人們不再缺乏實質生存的安全;但仍缺乏安全感,而這便是一種作為感受「我」存在的感覺。
為什麼這麼需要安全感?
這種自己隨之消失的感覺會讓人沒有依靠,自己隨時被淹沒在時代勁河中,自己可有可無;當人無法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或是自我存在受到威脅,便會感受到所謂的不安全感。
所有人類都在最深處渴望一份安全感,就像普遍大眾說的,人們都會期待被愛、被認同一樣如此深植內心。

是的,這份感覺是一份真實的需要,每個人都會有這份需要,只是我們將這份需要,選擇放在他人身上,期待他滿足自我,還是將這份需要昇華,讓自己透過身心靈合一得到完整。

我呀,絕對是一個安全感十足不夠的孩子
從小,對於自己的存在感到可有可無,現在明白這是主頻率不夠穩定,所以總是透過他人來定位自己,卻不知要將我定錨在何處。
需要安全感,這是一份很早就意識到的需求,但這就是止步不前的卡關,只看見需求,卻不知道如何填滿?
當越明白自己的需要,只是更強烈希望從對方身上得到這份渴望,所以透過和朋友與家人融洽,就是為了得到安全感,如果關係破裂,彷彿也失去一部份的自己。
可是為何這份需求,要等待他人給予才填滿?
明明,最踏實的填滿方式來自於『我自己』
但要如何做到呢?
當我處在身心靈合一,以靈的角度來看待萬事萬物,得以看到更深層富饒的意義。
渴求安全感?我存在,就是一份安全感。
渴求被愛?世上最真實的愛,就是愛自己
一切不再外求,飄忽不定。
轉為內尋,讓掌握權、選擇權、改變權握在自己手上。
若我是一個浮萍,唯一能讓我深根穩定成長,
是將自己穩固的讓根部下扎至泥土,找到生存的位置,生活的方式、生命的樣式;唯一方法便是看見自己,與靈合一。
認識老師後將靈性打開,#開啟悟的能力
每件事情都能悟也能萃取成養分,當自己可以悟,就不單只仰賴別人的滋養灌溉,自己便能 從經歷中『#轉化』成養分灌溉自我。
這便是我目前最重要的課題『自己悟,學習轉化,萃取』,學習轉化,安全感這份需求便輕易化解,自己的安全感自己給!!
心能轉境,萃取養分,自生安全感。
#靈我合一
#不用在外求安全感
#掌握自己為改變的起點

【教育:教育的成立,是由受教者決定的】

【教育:教育的成立,是由受教者決定的】

我曾經在學校教了十多年的服裝設計,後來選擇專心工作。除了工作忙外,和學生間的相處覺得有認知上的落差。
我滿懷熱情想把自己在業界的經驗,帶給學生,以減少日後在求職時,產學需求上的不足,因為這是我自己以往的求學經驗,學校教的常不符合業界要的。
但一屆屆學生對老師的尊重與需求,越來越少。
我也曾碰過在一對一和學生討論作品時,有學生聚眾打撲克牌的例子。
那時剛好也是台大學生上課吃雞腿,炒得沸沸揚揚的時候。


學生不清楚自己要什麼,當沒有受教的心時,老師想教也沒有用,如此的教育是不成立的。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若自己是站在講台上的人,會想得到什麼樣的對待?而人與人之間,基本的尊重是必要的,這已無關老師或學生的角色。
但現在年輕人更在意的是,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父母都管不了,更何況是老師呢?當然不同的世代,有不同的教育方式。
解樂老師說:老師是站在台上的學生,是「老是在學習的人」。
當老師和學生一樣,都有學習的心,那麼教育的成立,是老師和學生雙方互動出來的結果。
互動越多越好,收穫也就更多更好,這才是教育的意義所在。
蔣漫霖2018/03/29

2018年3月28日 星期三

【對於未知的害怕,只會增加更多的未知】

【對於未知的害怕,只會增加更多的未知】

解樂老師說:人只要在有情緒的狀態下,就是「當機」。
當機就如同電腦當機般,很多運算都會不正常,它會造成一個個迴路,就像黑膠唱片跳針卡住,最後甚至到完全無法運作。
就像有的人會自殺尋短,他在那個當機的點就覺得過不去,會想要一了百了就沒事了。
而所謂情緒,當然是指負向的感覺;例如害怕、恐懼、生氣、悲傷…等。
有的人欠缺安全感,對自己不知道的事物會胡思亂想,相對地控制慾會很強,在他周遭的人也會很痛苦。


而這樣的狀態會造成惡性循環,越想控制越控制不了就越沒安全感,對這樣的人而言,生活都是變數。
因此,老師教我們不要有控制慾,而要有控制力。
有處理力的人不怕未知的變數,遇到事件處理就好,甚至能把每個人生經驗都變成生命中的養分。
因為不害怕,就不當機;害怕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製造更多的問題。
蔣漫霖2018/03/28

2018年3月26日 星期一

【知道做不到:知道做不到,只是因為那個知道是自以為知道,而不是真知道】

【知道做不到:知道做不到,只是因為那個知道是自以為知道,而不是真知道】

人際關係會發生問題,常常是因溝通不完整;除了表達清楚外,傾聽無誤也很重要。
解樂老師常會訓練學生要有傾聽力,有時他講過的話要我們再講一次,結果每個人解讀的內容常會很不相同。


就很像「一根鵝毛變成一隻鵝」的故事,說話和聽話誤差的結果,常會十萬八千里遠。
即便聽話的人可以一五一十像鸚鵡般複誦一次,但因沒了解真正的涵義,操作結果也會不如預期。
因此,老師都會要我們用「自己的話」再說一次。
複誦是只記得文字形式,用自己的話則要弄懂概念才說得出有邏輯性有意義的話語。
因為聽懂,就會知道能如何做到,否則就自以為是的懂。
而聽話光聽文字本身的參數是不夠的,還要能聽出說話者的頻率,也就是有沒有弦外之音。
就像老師常舉的例子,老公晚上要外出和朋友喝酒,跟老婆說一聲,老婆回答: 你去啊~你去啊~這樣老公到底是去還是不去? 媽媽要小朋友每天起床要折棉被,但小朋友都回答:好啦~我知道~但都沒做到。
所以,事實上小朋友並不真的知道,他覺得反正晚上又要睡了,幹嘛還要折~因此,真的能知道所說的每句話與所做的每件事,其背後真正的目的與意義,並且也知道對自己的好處,才有可能知而後行。
蔣漫霖2018/03/26

2018年3月25日 星期日

【好印象、壞印象:最好的印象,就是從壞印象到好印象;最壞的印象,就是從好印象到壞印象】

【好印象、壞印象:最好的印象,就是從壞印象到好印象;最壞的印象,就是從好印象到壞印象】

很久以前就聽解樂老師講過這句話,覺得非常經典,也成為我提醒自己要把事情做好的準則。
人與人交手第一印象很重要,剛開始印象很好,之後就會事半功倍。
但即便這樣有很好的起步,後來沒把事情處理好,會讓對方有種被騙上當的感覺,或者有押錯牌的懊惱。


有時是剛好相反,剛開始誤判情勢或是準備不夠周詳,當然一開始就會被扣很多分,但若能有心力挽狂瀾,則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來改變別人既定的壞印象。
當把結果操作出既好又讓對方滿意的局面,那樣真的是逆轉勝,不只讓人跌破眼鏡,更讓人刮目相看而印象完全改觀。
老師當然不是意指我們為了要得到別人更好的印象,乾脆剛開始故意沒做好。
而是不要虎頭蛇尾,這樣讓人觀感更不好。
若一開始沒操作好而給予人不好的印象,也不需要放棄或氣餒,因為還有機會讓結果超乎預期。
能有始有終都把事情做好,本就是正常的;而從頭到尾都給人印象很差,那麼就太不應該了~
蔣漫霖2018/03/25

2018年3月24日 星期六

【秘密:秘密的產生,是因為事情沒有處理到好】

【秘密:秘密的產生,是因為事情沒有處理到好】

電視劇的台詞都會有: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不想說出來的秘密
事情之所以成為秘密,不管是不可告人或是不堪回首,其中總是有自己認為別人最好不要知道的點,而這個隱藏點萬一被揭露,就會因而改變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甚至會為自己惹來很多麻煩。
外國人在意的「隱私」和祕密不太一樣;隱私是私人的事不須公諸於世,和祕密的不可告人,還是有本質上的不同。


解樂老師說:我們修行團體中沒有秘密,也是呼應了這句話。
我們是在生活中學著會處理事,並把事情做對還要做好。
而人性是自己做的好事,希望被廣為宣傳,最好再記功德一樁。
但人因矯情,常會用壓抑的方式不表達內心真正的想法,久而久之會不知道甚麼該講甚麼不該講。
時我們誤會老師所說:「沒有秘密」這件事,而講了些對自己對別人都沒好處的話,這樣其實等同白目。
沒有秘密坦蕩蕩的人,因為都把事情做好,所以不用刻意講或不講,也不怕被別人檢測,這樣不會心虛並能坦然自在地與人相處,能有如此的心境,人應該會愉悅許多~
蔣漫霖2018/03/24

【極度不允許:不允許到了極致的第一個症狀是生氣,第二個是抓狂,第三個是發瘋】

【極度不允許:不允許到了極致的第一個症狀是生氣,第二個是抓狂,第三個是發瘋】

之前解樂老師的每日一句有提到: 生氣的原因,其實就是不允許。
人常會對生氣的事,拿著放大鏡檢視,然後擴大它的程度,就會因而更生氣,久了甚至會抓狂。
而不允許事件的發生,常是因當事人的設定,「應該要…」「怎麼可以…」,但周遭的人常不清楚也沒一樣的設定,常被對方的發脾氣搞得一頭霧水,心理不禁會OS.「有這麼嚴重嗎?」「也還好呀~」。


所以,允不允許是每個人認知的問題。若沒照自己的認知就生氣,當怒氣累積到一定程度「氣不過」時,就很容易「一哭二鬧三上吊」。
曾經看過老師處理上吊自殺的靈,他生前生家人的氣,一個念頭上來還故意穿紅衣服尋短,但後悔已來不及了,一個年輕的生命就這樣結束。
老師說:每個人每天都在二選一,現在的狀態就是以前不斷二選一所產生的結果。
碰到不如己意的事件,我們可以選擇接受或不接受,或是要不要生氣。
人因為沒有安裝「校頻器」,事件一發生就會照舊思維與舊習性來走,而不願意做另一種讓自己好生存的新決定。
因此,常會聽到「沒辦法,我就是會生氣…」當不踩剎車,反而猛踩油門,很多社會悲劇都是這樣失控而發生的。
我自己也是在壓力的狀況下,很容易變急躁就沒耐性,常會一股氣就上來。
我因而做了一個決定:不管發生甚麼事件與壓力,我都要維持愉悅的心境。
而開始操作這個校頻器,已讓我生氣的頻率與消氣的速度改善很多。
也就是接受來到眼前的一切,沒甚麼好不允許的,生氣只是傷害自己而已。
蔣漫霖2018/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