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4日 星期二

【2017.03.07論語】

好久沒有聽論語了,這次論語意外的大獲全勝!終於可以聽解樂老師破解兩千年以前根深蒂固在我們大腦中的老舊思維了!

這場以論語為講題的演講中,讓我印象最最深刻的莫過於這句: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解樂老師首先帶我們思考,何謂師?「師」,我們一般對於師者的想像是甚麼?「教」對吧!但當我們站在「教」的角度時,其實是以一個「給予者」的高姿態呈現,這樣一來往往會受到受教者的態度而左右情緒。

那師究竟是怎麼樣的呢?解樂老師點醒了我,師者,其實不單單只是教,更重要的是「學」。看似在「教」但其實是抱有目的性的「學」。以老師為例,看似在台上以高姿態的告訴我們合道的觀念,但對於老師來說其實是一種既可以滿足自己表演慾,又可以將智慧傳播下去的展現。

這馬上讓我聯想到了,由於開始修行後,身旁的朋友們碰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陸陸續續會找我引薦老師問事察解,查解後我會繼續和前來查解的朋友們繼續聊,除了聊聊近況,更多的是朋友們碰到問題時會想從我這兒獲得一些解決事情的方法或是讓自己不太難過、痛苦的心法。

最初,我保持著「因為我口才不好,不太會表達,所以我想要透過輔導前來找我聊天的朋友們,藉此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從輔導的過程中學習如何表達的讓人聽得懂」的強烈學習心下去進行輔導。回想當時,只要朋友們聽得懂、聽得下去沒有打哈欠,我就開心不已,覺得自己又進步了!

但久而久之,我卻走中了……,隨著找我聊天的朋友們多了,我開始以一種高姿態的「師」者,而非和信者平行,共同學習成長的「學習者」,那時的我常常因為信者表現出來的口氣或狀態不符我預期的那樣就產生情緒,「不受教」等批判性的語氣馬上跑了出來。這場演講,點醒了我,原來老師當初說的「小老師」從來都不是「師」,而是「學」、「學」、「學」。是那種抱有目的性,有自己的「要」的學。

奇妙的是,當我懂了,心廟的神明馬上就安排了一個實踐的機會給我,重新輔導,重頭來過。在明白這一切安排的時候,內心有股莫名的感動,因為在這裡,真的只要有心都會有機會,有機會改變、有機會修正、有機會進步再進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