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月都有老師的生活智慧講座,題目很靈活,每個人都可以將生活中有困惑的事情提出來做題目讓老師分解,還有一個固定題目是講論語,這個月提題目的有1.與有榮焉2.為何心想不成3.論語,獲勝的是---論語。
先來說明老師所說的道是生活智慧,破解人的中毒腦程式,會講到論語是讓我們去理解我們所學的論語當時的時空背景與現在的狀況是否適用,解樂老師告訴我們在面對事件的時候的需要去注意<時空背景>符不符合現在的狀況,要去注意自己有沒有立場,要用穿透力去看事件,解樂老師的智慧心廟所要學習的道是一種真理,是不會隨著任何時空背景而更改的。
論語的篇章中說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感覺好像是很常聽的話語,溫習舊的事件可以得到新的知識,而解樂老師更精辟地說:如果沒有從事件中萃取,是不會有新的知識產生的。
而最重要的居然是『師』這個字,這實在是我料想不到的,師是一個教學者,“教“是一種給予,而給予是一種付出,當你只是付出者的時候就會有情緒產生,說到著應該大家都不是很懂,舉個老師說的例子給大家聽聽:餐廳有一個小孩跌倒了,嚎啕大哭,你出於好意的去扶她起來,然後家長看到後認為是你是不是要抱走小孩,你會不會生氣?會~我好心的把小孩扶起來居然還怪我,當下情緒一定就起來了,可是你回想一下你為何要去扶小孩起來,是真的那麼有愛心嗎?心疼小孩跌倒哭還是其實你想要安靜,一個小屁孩在那裡哭吵到你了所以你好心去扶她起來,想想你的要,一開始的起心動念是出於哪個點就是你的要,既然你想要的是小孩安靜,那家人來罵了你你為何要有情緒,因為當下的你想的是我給予你小孩幫助,我是幫你,你憑什麼對我兇,這時候就混搖了當初你想要安靜,所以想想你自己的要,而不是只有給的時候你的情緒就會平靜下來。
說到這其實一定覺得很難,就如同我上完課再整理這一篇心得時,我反覆想著上課內容,想到給與要的差別,自己內心的衝擊,最近情緒很多,總是覺得很容易生氣,原來是我把我所做的事情都變成了給予,我付出很多心力,為何得不到我想要的結果,所以總是情緒很多,上完課才發現,原來不知不覺中我又忘了學習的心,原來我又忘了我的要,我是來學習生活中的所有事件,有事情不如我意的時候我忘了從中間學習萃取,只剩下情緒,老師的智慧是讓我們去調整自己,不是怪別人,要記得自己的要,給的東西是不是別人要的,有一隻兔子每天去釣魚,一直釣不到,某天魚跳出說你再用紅蘿蔔給我吃我就打你,給~也是一種技巧!
老師的生活智慧每個月的星期二在台中開課,破解中毒腦程式,讓自己變成更快樂的人,想要上課的可以跟我報名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