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定後,席間老師會問我們和對面坐的同修有無人格特質互補的地方? 對方的甚麼優點是自己可學習的? 這真的是很有趣的觀察,而且真的是在個性或很多方面都互補。
老師說家庭朋友聚餐也都適用,這樣吃飯時也多了個有意義的話題可以聊。不管這是或然率或異性(個性)相吸的因素,我腦中浮現的畫面是一個太極的圖騰,桌面就好像太極圖案的圓形;對面的人是相對的但會有一點相同。
難怪老師說,修行是無時無刻,並且跟生活是相結合的。
當「悟」的機制開啟時,真的是隨時可悟道。
老師也拆解過「悟」這個字,就是「了解我的心」。我的一舉一動與所有的起心動念,是否都明白清楚自己的想法與意圖,還有自己「要」甚麼與能「給」甚麼?
當自己能清楚明白並能不斷地修正來達到想要的狀態,講起來容易但要做到真的是很不簡單。
就像古人講的: 人常闇於自見。人看到別人的缺點很容易,但要看到自己的很難。透過吃飯這樣輕鬆的方式來學習,修行怎麼會苦呢?
蔣文慈2017/08/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