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廟每日一句:【過與不及:茶泡太短、味未出,茶泡太久、會苦澀】
讀了上面的每日一句,有一些生命經驗跟大家分享:
在社會走闖,很重視所謂的「眉角」,分寸若沒拿捏好,很容易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如何能判斷,常是菜鳥生手很難掌握的。我認識一位國寶級的製茶師,他說製茶的過程是活的,因為沒有一次條件相同。他憑藉的除了經驗,還有手感。感覺他彷彿已調整到和茶葉相同的頻率,信手拈來完全內化。
看他泡茶輕鬆自在,也不講求第幾泡或泡多久,因為他熟知他的茶。而我們不懂的人,就會很在意泡茶器具、茶葉多寡與泡的時間。
過與不及都會失之精準度,但問題是凡事都有標準嗎?製茶的標準若規定,就會製出量產茶,而極品好茶是需要很多經驗的累積與臨場用心去體會所調製出來的。
製茶師一直找不到能傳承的弟子,這就是解樂老師所講,「方法」很容易複製,「心法」需要用心理解才能活用。
而檢測是否不會過與不及的平衡狀態,應該很像孔子講的「中庸之道」。當方法對,人會處於一種舒適的狀態。心法是當過與不及產生時,舒適與否會變成一種檢測機制來調整方法。
但人常因無病識感,慣用忍耐的方式自處,就像泡茶不管苦澀與否,當水或苦茶來喝都沒關係,解渴就好。這樣的標準當然也可過一生,但要能體驗細膩的箇中滋味與層次感,那種心靈上的愉悅與滿足,絕對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所以,若要「品味」人生,就要從建立好「品味」開始~
歡迎大家來弘慈宮坐坐,聊聊你的人生觀!
地址:台北市松山區光復北路218號 B1 地下一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