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9日 星期日

人生應該有所求或無所求 – part 3

3). 成為自己的神,才能有求必應
甚麼叫做人? 人跟其他生命體有何不同?
人跟其他生命體(動植物) 不同的地方在於人是一個可以大量學習,當人開始不學習就等同死了(這是一種心境),學是為了讓自己更好!


老師問我們:”學習是落後還是進步? “ 答案是:“進步”
鳥準備交配不用教就會開始築巢,
鮭魚不用教時間到就會回流,
人如果要當設計師,他要先念書可能還要留學,經過十幾二十年後,才能當設計師。
學習是學自己本來沒有的,從外面抓進來,錢在別人口袋裡因此要想辦法變到自已口袋裡,智慧在別人的腦袋裡要想辦法學進來,所以要想盡辦法從外面拿進來,把東西從外面拿進來就叫做慾望。
求這個字是水生木代表成長的意思,重點在於求甚麼? 求自己還是求神?
求婚讓一個人變兩個人,是為了讓自己成長擴充。
求外力幫忙並不可恥,但我們內心會覺得可恥是因為想賴,比方說自己不努力卻想求老師讓我考試過關可以順利畢業。求老師不是求老師給答案,而是求老師讓我知道原理及運算公式後以後所有題目都可以自己解
無所求是被教育出來的,有所求是生命本能,即使是釋迦牟尼也不例外,當他在樹下修行餓到不行時,也是喝了羊奶才活下去。因此生命的本能就是要從外界拿東西進來,釋迦牟尼觀察的沒有錯是後面的人解讀出問題。
求神拜佛不是要神佛從此幫你,而是要學習神佛的能力,求釋迦牟尼要求開智慧而非種福田,釋迦牟尼是經歷過幾次無數的輪迴,歷練各種角色變成佛後才從佛國來到人世間當王子,所以他也是先經歷成佛才再來當王子。大家誤解釋迦牟尼了!
是因為充分的經歷完了後就不會執著才能跳脫,因為經歷多了就看淡了,所以不會執著那些慾望,重點在於經歷後的萃取,萃取出道和智慧
三千年前就有人,那時候也沒有任何宗教,但人就可以生存,差別在於心靈宇宙跟物質宇宙滿足,以前的人在物質宇宙生存的很苦,怕沒得吃沒得穿怕冷,現在的苦來自於心靈,而宗教在於解決心靈宇宙的問題。

所有一切都是從無到有,會有慾望也是因為現在沒有,所以想要有
因為孤單想要交朋友,想結婚想要穩定,想生子傳宗接代
我們說”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人性是慾望,因為慾望才有動力,才會研發創造發明出東西才能使用。萊特兄弟發明飛機,愛迪生發明電燈都是這個道理
因為有想要過得更好更舒適的慾望。這也是有所求的結果
人有身心靈,人要有健康身體才可以存活所以一定要有所求,要吃東西才可以活下來,否則一定會死,心(這輩子的我)要學習才可以生存也是有所求。
我們也常說找靈感等靈感,這表示靈是有學習機制的,因為有學過了,知道了才可將祂的經歷傳達給我,所以靈感一來可以振筆疾書,文思泉湧。所謂的天才兒童也是不學就會這也是靈累世的智慧累積來的。
就學習角度而言,當心跟靈可以一起共同學習時表示他的經歷就不再只是這一世的經驗,因此每當遇到事情時在看事情的角度及判斷上面的參數也會有所不同,
再加上領悟機制,將所有學習經歷透過領悟萃取成智慧讓自己越來越有能力處理事情也就等於有求必應了,老師要教我們的無所求是不要求誰給我力量,而是帶著學習的心去求,讓自己變得有力量,而非求神求佛那種可以賴著別人的無所求。我們都說王永慶是經營之神表示他在經營方面很有能力,不用依賴他人自己就有智慧可以處理。
無論累世智慧為何,只要現在開始學習,增加自己的智慧、萃取力、執行力,不會的就去學,去求操作程式及精神。永保學習的心,未來自己也就可以成為自己的神! 唯有自己當自己的神才可能有求必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