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過程,收穫經驗:苦修不成佛,樂易修成魔;悟得箇中味,道在自然現】
一般人聽到「修行」,就覺得很苦,要吃齋唸佛不能有慾望之類。
釋迦摩尼在兩千多年前悟道,他是王子,在極致擁有的環境下成長,為了悟透人的生老病死才拋妻棄子樹下悟道成佛。
因此,後人看到他六年的苦修覺得要修一定要苦,或者要拋棄慾望(擁有),後人並把他傳道的內容紀錄成為現在唸的佛經。
但實際上,釋迦牟尼並非禁慾或苦修成佛,這是他修行的過程。
而實際上,每個人追求靈性自由的過程是不盡相同的。
就如同他並不是念佛經才成佛。解樂老師說:鬼和魔的頻率都是「要」。
就像吸血鬼,一心只想要血,或者是貪吃鬼只想要吃。
過度縱慾玩樂的人,當然一心只想玩樂。所以,他們把自己操作得像魔像鬼。
老師也說:參加喪禮容易開悟,參加婚禮反而容易惹事。
因為high過頭,製造是非形成喪煞。
所以,凡事過與不及都不好,但如何找到平衡點呢?
我覺得人生其實是一趟「發現之旅」(discovery)。在整個旅行的過程中,享受經歷與學習,這條路就會像「道」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徑與收穫。若走偏了,再修正回來就好。
因此,這是一種動態的平衡,不停地在太極的兩端搖擺。所謂,每個人內心都有天使與魔鬼的存在,其實就是人性與魔性的平衡。而唯有操作出神性,才能優游地樂在人世間。
蔣文慈2017/09/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